2022年3月24日
英国《卫报》报道
在一项新的研究中
科学家首次在人类血液中发现微塑料颗粒
荷兰科学家对22名志愿者
进行血液检验
结果显示志愿者中17人
血液中微塑料颗粒含量约77%
平均浓度高达每毫升1.6微克。
50%的被试体内含有PET,常见于可乐果汁矿泉水等饮料瓶、还有部分药瓶。
36%的被试体内含有PS,常见于泡沫饭盒等食品包装。
剩余的被试体内含有PE(聚乙烯),也就是塑料袋的主要原料了。
二
所谓微塑料,是一种直径小于5mm的塑料颗粒,是污染形成的主要载体。因为其体积小,比表面积越大,对污染的吸附能力很强。
随处乱扔的废旧塑料被低端食物链生物食用后,不能被消化的微塑料将在其胃里一直存在着,直至死亡。
浮游动物被生物链上层动物食用后,其体内的微塑料和有机污染物都进入了上层动物体,原本含量不到1%的微塑料颗粒将由几何级数迅速增长到20%。
三
进入人体内的微塑料颗粒难以被人体代谢吸收,并且将长期人体内积累,将造成细胞损伤、并引发大量的局部炎症。同时减少肠道菌群多样性、特别是有益菌的数量,引发肥胖症、糖尿病等代谢疾病,最终导致死亡。
四
面对如此严峻的问题,我们必须有所行动,共同为全球环境共同努力,携手共进解决地球即将面临的巨大危机。从个人的角度出发,我们要尽力做到:1.尽量避免一次性塑料产品的使用 2.已有的塑料制品重复利用,物尽其用,再次利用闲置物品3. 维修保养,延长物品的使用寿命,而不只是回收处理它们。
从人类全局的角度出发,我们需要共同研发生活垃圾处理装备,规模集中处理进行垃圾衍生燃料(RDF)研发,实现生活垃圾就地无害化、减量化、资源化处理以及获得良好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。